1. 首页 » 知识阅读

用不管不管总是写句子(写作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

知乎上有一个小学生作文火了。

写作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跟着叶圣陶先生学写作

老师给了零分,评语是“你是在凑字数吗?”

不只是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会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

那些应对考试作文的学生;喜欢写作想以文字谋生的撰稿人,也会遇到这种情况。

虽然不至于像小学生,为凑字数数瓜子、数笔画,也会在需要写作的时候发愁,揪秃了头发。

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偶然看到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一书,感到眼前一亮,大受启发。

这是本教写作技术的书。书中详细讲了写作是怎么回事,怎样找素材,怎么写,怎么修改,怎么评判。

告诉你写作不是难事,找到方法,一花一叶,都能写成文章。

写作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跟着叶圣陶先生学写作

写作就是说话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

不用把写作想的太复杂,写作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是用笔把想好的话,紧绕主题,又老实又明确的写下来。

口头说:“今天早上”,写的时候就写“今天早上”,口头说:“物价上涨太厉害了”,写的时候就写“物价上涨太厉害了”。

写作就是说话,看起来简单,也要认真对待才能做好。

要说的清楚,就要先想清楚。想好才能说好,才能写好。

每个人感触最深的是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比较容易想清楚,说明白。

比如上面的小学生,如果把可以一个人独享一袋瓜子的满足;咔咔嗑起来的舒爽;吃到空瓜子的失落;嗑到虫子的郁闷,种种感觉写下来,也不失为一篇风趣幽默的作文。

这些都是自己的经历,当时的感受、心情自己清楚,写起来轻松,因为真实也容易打动读者。

这说的是怎么写,接着来说写什么。

写作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跟着叶圣陶先生学写作

养成随时写的习惯

需要写作的时候,常常不知道写什么。觉得一支笔有千斤般重,搜尽肚肠好像没有一点东西可以写,勉强写出来了,不是空洞无物就是全部用华丽词藻堆砌。

这就是没有养成随时写的习惯。平时素材积累不够。

平时看书时候,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不管是优美的句子还是被书中人物、情节触动,引发的感想,都要及时清楚记下来。

日常生活中有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不要错过写作的机会。这些随笔积累起来就是写作素材。

如果每次遇到这样的机会都错过,长时间下去,就不会写了。

如同说话一样,经常不说,时间长了,就不敢说,不会说了。

经常写,养成习惯,脑子就不空,手中的笔也听话。

围绕主题

知道怎么写,写什么,想写好也不容易。

一篇文字基本要求:主题明确、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

写之前首先定位阅读者的年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情况。

想清楚他们想看到什么?自己能写出读者想看的作品吗?

以此决定写作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写作。

认定主题,还得自始至终不放松它;写一段,要说得出这一段与主题有什么关系;写一句,要说得出这一句对主题有什么作用。

和主题相关的要说的准确,没有遗漏;无关的不要说,否则说的天花乱坠也是废话。这样的废话一定要删除,以免成了累赘。

最好列出写作提纲。列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看看写作顺序是否合适。每一段是不是都紧扣主题。

写作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跟着叶圣陶先生学写作

文章是改出来的

鲁迅先生说过:“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

完成之后多看看,再改改。这是写东西准备给人家看的人,一定要养成的习惯。

把写成的文章念一遍是个好办法,可以检查是不是通篇上口。

不要把它当文章念,要把它当话说,说到拗口的地方,有错别字的地方,就做个标记。最后把标记的地方进行修改。

这样念几遍,文章的语句就会通顺流畅。

总结

叶圣陶先生在《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这本书中,娓娓道来,如叙家常。

书中既有干货满满的写作技巧,又有精辟入里的文章道理。是值得一读的大师之作。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2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