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阅读

描写花生的优美句子(乡土散文)

乡土散文:捡花生

花生情缘

从小到大,在农村长大的我至今有两样东西没有吃伤过,一是花生,二是红薯。而我对花生更是情有独钟。一年四季家里头都有,不管是生的还是熟的都要得,饿了可以充饥,闲时可做零食,特别安逸。尤其是近年来,各种高级宴席上,都少不了它们的身影,加上玉米棒子、芋儿、土豆一起蒸熟,还美其名曰“五谷丰登”。

谜语“麻房子,红帐子,里边睡了个白胖子”说的就是花生。花生的吃法很多,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或炒熟了吃。生花生养胃,熟花生有味。如今的大排档、烧烤摊,花生都是下酒首选的食材,便宜又实惠。

小时候,只有过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人来客才吃得成花生。生产队分的花生一般是用来做种的。只有到了冬天,地里的农活忙完了,一家人把保存好的花生拿出来,剥掉壳壳,经筛选留足种子后,那些瘪的小的破损的花生米,才可以用来吃。小时候,我最喜欢吃炒花生。把花生用细沙子拌起用柴火在铁锅里炒,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否则容易炒焦,那就实在可惜。每当大人炒花生的时候,小孩子一般会围在灶台边,盼着大人不小心把花生炒出锅边来几颗,就趁机抢了吃。特别是快炒好的时候,满屋飘香,看着外黄里酥又香又脆的花生出锅了,馋得人直流口水。这时候,大人是不准吃的,说是吃了热花生会拉肚子,必须等晾冷了再吃。那时候吃花生就像吃肉样,香得很。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炒花生,孩子们穿上新衣服走亲戚或串门,包包里一定是满载而归。

乡土散文:捡花生

大集体的时候,我最喜欢收获花生的季节。先是挖花生,然后是捡花生,还有就是去保管室玩,因为院坝头晒有花生,凡是有花生的地方都不放过,总想吃上几颗才甘心。挖花生的时候是不准小孩子进场的,收工后大人离开都要搜身,地里还要留人守护,每天必须挖完一块地。只有等一块地的花生挖完了,生产队长清场后一声吆喝,大家便蜂拥而入,跑进地里捡花生。男女老少齐上阵,扛上锄头,提起撮箕,有的背个包包,进地后还要画个圈圈,不准其他人进入,然后开捡,比挖花生场面还壮观。有经验的就专门去地边地角上捡,因为那些沓沓才有货,一般捡得到两斤以上就算收获颇丰了,运气不好的话只能捡到半斤左右。挖花生的是不允许捡花生的,这个你懂的。据说有的大人很狡猾,在挖花生的时候就做了手脚,把花生埋在土里,做个标记,等到开始捡花生的时候,特地交代自己的子女去那儿捡,这种情况如果被人检举,那就会扣工分。或许大多数人都这样干过,均心照不宣,只是不能弄得太多太显眼。

记得每当麦子成熟的时候,花生地里还会生出一些花生芽来,把干裂的地皮拱开一条缝,极像躲在花雨伞下的小朋友一样,露出半个圆圆的脑袋来,窥探着外面的世界。这时候,如果你把花生芽连根挖回去,泡咸菜或煮熟了凉拌起来吃,也是一道可口的美味。

乡土散文:捡花生

我与花生有缘,大概都是来自乡野,土生土长,永远带着泥土气息之故吧。而关于花生的这些往事,早已成为遥远的儿时记忆。在那个缺衣少吃的岁月,生活的艰辛由此可见一斑,生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你我是难以忘怀的,宛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


审阅:吴利强

简评:作者由炒花生、吃花生,联想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集体挖花生、捡花生,花生与作者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终审:严景新


作者:侯庆伦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176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