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读不厌

十大元帅湖南有几个(志愿军五任司令员)

晚清的名将曾国藩曾经说过一句话“无湘不成军”,当然他的原意只是为了标榜他训练有素的湘军,向清政府力荐他湘军的智勇。可万万没想到一句自夸自卖的戏言竟然在百年之后解放军里一语成谶,而且在新中国后的朝鲜战争上也一并适用。

要知道中共领导解放战争的五大书记中毛主席、刘少奇、任弼时都是湖南人士,到了十大元帅中又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湘籍干将。而到了率领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的大将时,竟然历届的前后五任都是火辣辣的湖南人。

这到底是恰逢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呢?根源还是来自他们自己。

志愿军五任司令员,全都是湖南老乡,果然是“无湘不成军”

彭德怀和陈赓

朝鲜战场上第一任挂帅出征的是我们熟知的彭德怀元帅。彭德怀是湖南湘潭人,1898年出生。当时毛主席迫切在选定出征朝鲜志愿军的总司令,由于原定人员接连因伤病无法出征,最后这个艰巨任务只能交到彭德怀的身上。

临危受命的彭帅可一点都不含糊,他率领千军万马的大部队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历经了飞虎山战役、长津湖战役、横城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后将美军嚣张的气焰给打压下来,让麦克·阿瑟的部队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

可以说要没有如此威猛的彭帅出征,朝鲜最后的战局结果还是未知数。

志愿军五任司令员,全都是湖南老乡,果然是“无湘不成军”

不过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朝鲜战争的后期,也是1952年左右彭德怀因伤病不得不提前回国,但是他一刻不放松对朝鲜战事的警惕。千里之外,隔空部署,他始终带领着志愿军走向胜利的荣耀。

而在他退离朝鲜后,接替他担任代司令员是陈赓。陈赓,湖南省湘乡人,1903年生人。陈赓是在1951年的4月后赴朝作战的,当时他担任的职务是副司令员第三兵团司令员和政委。

此时在朝鲜我军的作战已经接近尾声的防御阶段,陈赓来了之后最重视是阵地的坑道工事,他认为只要筑起坚固防线,日后能严防美军的反攻。确实他的战略是有效的,此后美军对我军的反攻几乎全部白费。

志愿军五任司令员,全都是湖南老乡,果然是“无湘不成军”

陈赓来了一年之后彭德怀就回国养病,代司令一职交给陈赓。但是陈赓也没有做多久,仅仅在2个月后,也就是1952年的6月他就被调回国内组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去了。所以代司令员一职再次易主他人。

邓华和杨得志

随后邓华在1952年7月起再次接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和代政委一职。他可是其中唯一一个从朝鲜战争开始到结束从头到尾都在战场的军高级首长。

1910年邓华生于湖南省郴县,抗美援朝之前邓华任边东北防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随着准备着援朝支援。后来在1950年10月8日,邓华率领十三兵团入朝参战,把美军杀得片甲不留。1951年7月,邓华还作为志愿军代表参加了朝鲜的停战谈判。

志愿军五任司令员,全都是湖南老乡,果然是“无湘不成军”

陈赓走后他接任起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直到1954年9月,1954年9月到10月被任命为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委。之后也被调回国内出任副总长。

在邓华走后他的接班人任务交给了杨得志,杨得志从1954年担任司令员直到1955年4月。无独有偶,这位杨司令也是湖南人,他1911年生人,是湖南株洲人。杨得志原先是志愿军十九兵团司令员。

他的部队是作为第三批次的增援部署入朝参战,1951年当他入朝时刚好赶上 “三八线”附近的第五次战役,这场战役是我军打得最为艰难的、伤亡最为惨重战役之一。杨得志率领全团浴血奋战50天才得以转危为安,迫使战局形势倒戈我方。

志愿军五任司令员,全都是湖南老乡,果然是“无湘不成军”

之后杨得志升任志愿军副司令员,一直在协助彭德怀处理战争事务,拟定作战方针。在1952年和1953年的反击战中均有他的身影。1954年起他接替邓华任职司令员。到了1955年4月杨得志回国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司令员。

坚守到最后一棒的司令员则转交杨勇。

杨勇

1913年生人的杨勇是在1953年初率领志愿军二十兵团入朝参战的。不出意料,他也是湖南浏阳县人士。至此历任5位司令员皆是湘籍人士。

不过等他入朝的时候朝鲜战争已经进入尾声,双方都开始了和谈工作。但是韩国方面还要抓住机会来一次最后反击,非要和中国的军队杠一下。

志愿军五任司令员,全都是湖南老乡,果然是“无湘不成军”

当时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初来乍到的杨勇,他带领的二十兵团与韩军展开了对抗,没到一个小时就把韩军歼灭得干干净净。至此韩国政府不敢再动其他歪脑筋,只能老老实实地在停战协议签了字。

而在杨得志走后的1955年4月,杨勇接替他成为新一任也是最后一任的司令员,此时战役已经告捷,剩下的主要工作是指导朝鲜战后重建工作。

杨勇一直工作到1958年10月,最后才英勇的率部回国。而且还得到周总理的亲自接风,并且赞扬道:“你为抗美援朝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此后,杨勇历任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志愿军五任司令员,全都是湖南老乡,果然是“无湘不成军”

确实从1950年的入朝到1958年的收官,中国志愿军们为抗美援朝交出一份最完美的答卷,这样的收尾不但让朝鲜金日成主席、更让中国毛主席喜出望外。也让这新旧交替的5位司令员冠上了一个最伟大和响当当的籍贯——湖南。

我们可以看到这5位司令员不但全都是湖南籍,而且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比一个英勇。不过他们为何全都出生在湖南,倒不是由谁要确定籍贯才作的人选,也没有什么层层关系网的必然联系。只不过是他们丰富作战经验和领导头脑敢让他们担起这样的重责。

志愿军五任司令员,全都是湖南老乡,果然是“无湘不成军”

不过如此多的湖南籍将领倒也不是偶然的。毕竟当时参加革命人中湖南籍占了大多数,有人推测因为湖南人嗜好辣椒所以导致他们的个性也如辣椒一样火辣辣。而且他们性格直爽,勇往无前。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敢于反抗自己命运,敢于起义翻身做主。

当时1928年的湘南起义是建立湖南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并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样有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丰碑。相信这场起义一定鼓舞了不少青年的思想,让很多的湖南义士都深受其影响,积极地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

志愿军五任司令员,全都是湖南老乡,果然是“无湘不成军”

再加上当时参军入伍人员中确实湖南人占了很大的比例。据统计,在黄埔军校前期的学员中湖南籍就占了四分之一。而且湖南人可能天生就有英勇善战的基因,论行军打仗他们更可以战果斐然、满身功勋。

据了解,在新中国的177名开国中将中,所属湖南籍的将军就占了45位。看来所谓的“无湘不成军”倒也不是什么戏语,竟然是句至理名言。

志愿军五任司令员,全都是湖南老乡,果然是“无湘不成军”

小结:

只能说曾国藩太有远见了,或者他早就琢磨自己属下的湖南人天生就是一块行军打仗的好料子。这样的经过千锤百炼的千里马最需要的就是伯乐的赏识和提拔。

不过我们还是要感谢这些湖南籍的得力大将们,要是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更没有之后的朝鲜战争的胜利。

朝鲜战争也向世界、向美国告知我们中国军人厉害之处,中国人不怕任何国家威胁,不管是你武器有多先进还是兵力有多强悍,中国人不会打退堂鼓。应战一切敌人是我们唯一的制胜法则。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read/214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