锞怎么读(你会念吗)
许多词汇
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产生的,
莆仙方言中的一些词汇也不例外,
其中都蕴含着
一定的历史信息或社会背景因素。
【钱锞】
指相当一文钱的外圆内方铜钱。钱,指代币。锞,原意是指小块的金锭或银锭。莆仙方言中,则是指相当一文钱的外圆内方铜钱。外圆内方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天圆地方的观念下创造的。标准重量为半两的钱币,成为中国历史钱币的传统样式。在莆仙方言中,这样的铜钱每枚称为一锞,所以人们习惯地将这种铜钱称为钱锞。
【铜片】
指实心的铜钱,也称铜板或铜圆。词汇“铜片”中的“铜”,是指铜质做成的;“片”是把一个个圆形薄铜钱形象地称为一片片的铜板或铜圆。中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方孔圆钱是古代钱币最常见的一种,而铜钱是古代铜质辅币,方孔圆钱的铸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国初年,所以民国时期实心铜钱使用的较多。
【纸字】
指纸质钞票。中国历史上将纸币称为“钞”,始于金贞元二年(1154)发行的“交钞”。“交钞”亦称“钞引”,用纸印制,与铸币同时使用。1853年 (咸丰三年),清政府发行“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两者合称“票钞”或“钞票”。后人以“钞票”泛指纸币和银行券。在莆仙方言中,用简明直观的语言概括钞票为“纸字”一词,即是说,印字的纸。
【红鸡公】
指民国时期(1948年8月至1949年7月)发行的红色票面金圆卷。
【乌鸡母】
指民国时期(1935年至1948年8月)发行的一种黑兰色票面的货币。
【工农兵】
指在1962年4月20日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票额面为工农兵头像的“大团结”十元人民币。
【驴驮拍滚】
同样也是旧时莆仙地区的高利贷之一。其计法是,到期不还,利息翻番,并将利息计入下月本金。依此类推,本金逐次增加,利息逐次成倍增长,像驴打滚一样一次次翻倍,越滚越多。
-End-
作者:吴松江
编辑:林群 美编:李婷婷
审核:蔡晨晖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life/33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