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不是老鼠屎(当心这7类人)
从事人事工作的朋友小玲跟我吐槽,他们公司有一个堪称“老鼠屎”的奇葩员工,领导再三提醒他,却依旧如此。最后,借着他以离职要挟涨薪的由头,直接让他马上离职了。
此人的奇葩表现具体有三:一、他自认是团队的中坚力量,缺他不可,不仅欺负新人,还鄙视“老人”;二、在外接私活,影响工作不说,还四处嚷嚷,生怕公司其他人不知道;三、在公司内四处散播各种负能量,影响团队氛围。
小玲对其是深感无奈,想当初是她一手把他挖来公司的,不能否认他曾为公司做出的奉献,但他现在产生的负能量已远超其价值。
可见,团队中的“老鼠屎”是被众人所唾弃的。那么在现实中,如何才能让自己避免成为此类人?或者说我们如何能识别出团队中的“老鼠屎”呢?
带着这些疑惑,我翻开了《小团队沟通课》。作者J.丹·罗斯维尔,是美国卡布利洛学院传播系主任,人际沟通领域的卓越学者和教师,在其教学生涯中曾荣获近20个教学奖项,包括2014年美国西部各州传播协会颁发的“大师级教师”奖。《小团队沟通课》是其代表作,不仅是再版多次的美国权威小型团队沟通教材,更是超过30万大学生使用的团队关系攻略,已畅销20多年。
一、你在团队中扮演的是哪种角色?
《小团队沟通课》中提到:“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两类角色: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正式角色是人为规定的,如职位、头衔等;而非正式角色则是成员间的社会交换,反映在大家的沟通交流中。”
正式角色可以说是没什么疑义的了,而非正式角色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1、任务型角色。此类角色的最大特点就是专注于实现生产率的最大化。他们可能是带动气氛的启动者、信息收集者、信息提供者、观点收集者、详细说明者、协调者、记录者、服务者或是魔鬼代言人。例如,“大家都同意这个观点吗?有人不同意吗?”
2、维护型角色。该角色的核心沟通功能就是维护团队的凝聚力。他们可能是鼓励大家发言的支持者,调节分歧的和谐维护人或是调控沟通系统开放程度的稽查员。例如,”这个季度大家都干得非常好,太棒了!“
3、干扰型角色。这类人的特点就是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或目标,妨碍团体目标的实现。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团队中的“老鼠屎”,我们都应该避免成为这样的角色。
二、当心这7类人,他们可能就是团队中的“老鼠屎“
查理·芒格曾说过:“和你可以信任的人打交道,让其他人远离你的生活,这非常有用。世界上老鼠屎特别多,聪明人一定知道要远离这些人。”
1、表现狂。他们的典型表现就是喜欢垄断别人的谈话,阻止他人充分发表观点,时刻寻求关注。现在回想起来,我有个前同事小欧就是这种类型。在工作沟通或会议上,她总是抢着发言,有一点情况就嚷嚷着让全公司知道,大家都说跟她相处特别累。
2、孤僻者。他们几乎从不参与任何事,总是表现得异常冷漠、疏离、事不关己。也许有朋友会说,我只是不合群,或者说不想参与团体活动。但是,也要当心自己是否过度疏离团体,以至于成为了大家的负累。
3、小丑。幽默风趣的人大部分时候都是比较讨喜或者说是受欢迎,但是这个度也要把握好,因为过于极端了的话,就逾越界限,成为不分场合的小丑。
4、挡路者。他们通常会通过拒绝合作、否定大多数人的努力来阻碍团队的发展,并不断地引入自己感兴趣的无意义问题。
5、战斗者——控制狂。他们热衷于挑起争端和控制团体讨论。在他们看来,只有自己才是真正的掌控者和知全局者。
6、狂热分子。此类人总是试图改变成员的爱好和观点,并过度关注政治问题。跟他们在一起聊天,他们永远的话题都是这些,非常容易惹人反感。
7、犬儒主义者。这类人是团队气氛杀手,他们总是阴阳怪气,喜欢挑刺,关注负面信息,预测团体失败。同样的,跟他们共事也会感觉特别累、
另外,我们也要知道一个人的角色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交换过程。也就是说,在一个会议中,有人会扮演多个角色,有人却也只担任一种角色。
三、结语
在团队中,如果能了解清楚自己或别人扮演的角色,会有助于我们提升团队沟通的有效性。
当然,角色也非都一成不变的,随着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关注的东西也会不一样。这也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并对我们的沟通方式进行及时调整。
此外,如果你是团队中的领导,在领导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如不知道更好地营造团体氛围、进行团队精神建设、进行有效的团队讨论、管理团体中的冲突、感觉团队会议纯粹浪费时间、团队决策差强人意等等,你都可以在《小团队沟通课》书中找到可借鉴的方法。
作为一本权威教材,这本书读来却并不晦涩,可读性是它的亮点之一。此外,本书以合作型沟通为核心,引入大量真实案例,涵盖生活、工作等多个场景,从理论和实践上均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帮助读者快速融入。
个人建议,根据你目前所处的阶段遇到的瓶颈,翻开对应的章节进行深入学习,会是利用此书的最佳方法。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life/21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