晟怎么读拼音(不必急着去报班)
疫情反复让多少妈妈焦虑到睡不着?甚至得了轻度抑郁症?
这可不是什么夸张的事情,近几天总是收到一个好朋友的消息,作为两宝贝的妈妈,面对5岁多的大儿子和3岁的小儿子,疫情让她焦虑到睡不着,头发一把一把的往下掉。
她的大儿子晟晟今年上幼儿园大班,上的是普惠幼儿园,她觉得虽然交的学费和营养费不多,但老师在幼儿园里教的知识也不多,眼见着孩子今年9月份就要开始上小学,本来寒假开始,她要给孩子去上幼小衔接的学前班,北京的疫情一起,别说学前班了,连幼儿园都暂停了,俩个娃儿都开始放假在家,想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没有学前班,于是自己尝试在家教了3天晟晟,认字写字、认数算题、拼音字母……越教孩子,让自己越焦虑了!
一边“咒骂”疫情怎么还不消除,一边“埋怨”幼儿园教的知识太少了,又想自己教孩子,觉得老大本来专注力、学习能力就不强,再加上老二总在身边捣乱,什么也学不成,自己还手忙脚乱的,吼孩子、和老公吵架、自己妈妈来也觉得帮不上忙,总之一团乱,于是,焦虑情绪大爆发!
我耐心看完她的长篇大论,听完她对孩子、幼儿园等等的抱怨,我回复她说:其实幼小衔接并不是一定要上,你了解了应该衔接的是什么,你也就不焦虑了,其实事情很简单,在家都可以做,关键是要懂得孩子。
信息刚刚发送成功,她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你说怎么做?那里简单?人口手几个字学了3天都没学会认?”
“手握笔的姿势也不对,更别说写出好看的字了,怎么提醒都不行,一写字就趴在纸上!”
“数学也不简单啊,好不容易学会了数清楚5,一算2+3就是不知道等于5!”
“你不要说简单,你家儿子聪明,一教就会,我觉得他真的是笨,我都想带他去测智商了!”
……
她终于一股脑地说完了这些,我告诉她,她的这些问题大部分是她自己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
其实,关键在于孩子幼小衔接阶段的生理发展、思维发展的特点,她没有搞明白。
幼小衔接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孩子的思维是属于具体思维,他们观察世界和理解情感也多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与此同时,这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学习和记忆力、具体形象的学习力、触摸探索的欲望都非常强。
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模式逐步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他们的思维特点是:懂得了世界和物质的守恒性,开始学会脱离自我中心性,开始懂得一些并非肉眼所见的事物规律,开始逐步学会理解抽象概念,并开始在具体形象或者物体的支持下学会逻辑推理和运算。从数学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会用画图、模拟思考或者类比的方式分析复杂的题目。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于孩子来说,有几点非常重要的变化,是否能够适应和接受这几点变化,是幼小衔接的关键。
首先,学习形式改变。从游戏中学习变为课堂中学习,从玩着学、大家都掌握变成了坐着听、学到多少看自己。缺少了老师的督促、提醒,缺少了具体的一遍遍重复的学习过程,孩子能够学到多少,和孩子的兴趣、专注力、知识基础多少,都有很大的关系。
其次,出现了家庭作业和考试。在幼儿园中,基本是没有作业或者有作业也不会有强制每天的奖惩制度,孩子对于作业没有压力;而进入小学第一天就开始有了作业的安排,并且体会到了必须完成的压力。而课堂提问、回答,老师的批评或者鼓励加上单元小测试,也会让孩子感知到了在集体生活中的学习压力,是否学的会、做得对,变成了他们小学中的主要目标。
最后,孩子的生活习惯和社交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小学的班级里就是一个集体生活的氛围,首先时间观念非常强,需要按照集体的作息时间进行,几点到校、几点上课,几点休息,需要遵守的规矩比较多,而且很多细节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处理,要求孩子们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例如课间要主动喝水、上厕所,要自己会穿好衣服、系鞋带、吃饭等,这些能力的缺失或者低下,孩子会逐步在集体生活中产生较低的自我评价,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厌恶排斥上学或者自暴自弃的表现。
这些方面,其实就是幼小衔接应该完成的内容,具体说来,有这么四点。
第一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学习兴趣也称为求知欲,是一个孩子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点,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的成功都始于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动机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会产生无穷的动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遇到过很多主动学习的孩子,全部都是在于孩子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有每天以做数学题为消遣的小学霸,也有每天喜欢研究词典的小学究,还有喜欢背单词、读英文绘本的小外交家……和这些孩子家长沟通发现,他们在学前都对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行了引导。
学龄前的孩子重点不在于学到了多少知识量,而在于有没有产生了学习兴趣,培养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关于学习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具体操作和应用的大问题,明天会就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整理成文具体说明。
第二点:爱护孩子的专注力,提升孩子的学习力。
上了小学之后,家长们提到的频率最多的一个词一定是:专注力。不好好听讲是专注力的问题,做题马虎是专注力的问题,错题漏题是专注力的问题……毫无疑问,确实是这样,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专注力都成了“问题”呢?
其实孩子在小的时候,专注力是很强的,可以反复重复自己感兴趣的动作和行为,而随着年龄的长大,家长的一些行为伤害了孩子的专注力,例如孩子在玩积木的时候,在旁边一句有一句的询问;例如孩子在自己尝试吃饭的时候,觉得他笨拙或者是怕弄脏衣服和地板,夺过来喂饭;孩子在自己看书的时候,总是询问,有没有看懂,讲的是什么故事,要求孩子停下来吃水果、喝水等……这些其实都是在打断孩子的专注,在破坏他的专注力。
孩子在2-5岁之间,是培养专注力的关键。当孩子专注做某件事的时候(打游戏和看动画片不算哦),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不要打断;允许孩子做完某件事再吃饭或者吃水果;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引导和鼓励为主,不要去刻意要求孩子达到某个目标,这样会适得其反。例如孩子喜欢搭积木,要求孩子一定要搭成某个形状;孩子喜欢看书,一定要求孩子阅读多长时间,或者阅读完之后讲述这本书的内容。
第三点:提高生活中的动手能力,提升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多个成人一起照顾,日常生活中动手的锻炼越来越少。其实孩子日常多多动手锻炼是可以多方面促进孩子能力发展的,孩子通过各种探索的行为,锻炼到了全身的肌肉,尤其是手部的小肌肉群的发展,用筷子、扣扣子、系鞋带、用剪刀、扫地、叠被子、刷碗等,都可以提升孩子的手眼脑协调,还能够帮助孩子在进入小学,更好的握笔写字。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陪孩子一起做一些动手的小游戏,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孩子的专注力。例如夹玻璃珠、串珠子、折纸、七巧板等等,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节奏的手部操。
当孩子拥有了这些能力,学会照顾好自己,在进入小学以后,他也能很快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甚至能够借助这些能力,拥有自己的人际关系。有一个孩子他在班里的人缘特别好,虽然学习成绩只是中等,但是一直在班里担任班干部。而他就是动手能力强,会系鞋带和扣扣子,从入学以来,就一直帮助老师做一些班级里的工作,还有好多次同学都来求助他帮忙解扣子,收获了好人缘,也收获了老师的信任和支持。
第四点:规律孩子的生活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之一。按时睡觉和起床,良好的休息时间是保证孩子精神充沛的必要环节。还要帮助孩子逐步建立“时间”的概念,学会理解时间的长短,并且建立某些事件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例如,孩子收拾一桌子书本,估计是10分钟,那么逐步让孩子感知多长时间是“10分钟”,并且通过完成一些事情,让孩子知道“10分钟”他可以完成那些事情。
逐步建立时间和能力的联系,让孩子对时间有了概念,这一点对于孩子将来学习和生活非常有用。建立时间概念,可以让孩子未来可以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逐步获得时间的掌控感,随着一次次自己规划时间的完成,还能够让孩子产生较高的自我认知,不断提升专注力。
说到这里,朋友又说:“这么多这个力哪个力,我又不是教育学家,听了这么多,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啊?”
听着她的发问,我笑道:“我就知道你会这么问,办法已经帮你找好了,专家手把手教你,半年时间足够,让你陪着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和小学第一年。”
这本叫做《幼小衔接父母手册: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正如名字说出来的一样,它是一本详细的“说明书”,是幼小衔接必备的实用指导手册,从家长的角度出发,面对孩子需要提升的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给出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
推荐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说明书似的指导,上手就能用!
时间轴的排序,让这本书更实用。这本书是按照即将升小学前一年的准备开始,到开学前一个月、开学第一周、开学第一个月……的时间轴进行整理的,把每个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重要问题,例如从孩子升小学的前一年开始,你应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数学思考和语文学习的学科能力,如何阅读、提问、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到开学前如何调整孩子的作息、如何给孩子讲好“上学这件事”,到开学第一天,如何鼓励孩子,开学后如何和老师沟通等关键问题,都一一列出,并且给出了马上就能用的办法,帮助家长和孩子能够理智面对、科学度过这个阶段。
名家之作,百万父母的实践验证的成功经验,这本书让我们少走弯路。这本书的作者是亲子教育管理专家郑懿,全球经济发展促进会宣传教育部副部长,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战略总监。CCTV《幸福大讲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北京卫视《身边》栏目及搜狐母婴频道专访嘉宾。《今日头条》教育专家,《第一阅读》《现代教育报》专栏专家。 她是一位男孩的妈妈,对世界先进育儿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充分实践。她热心于公益育儿教育事业,曾走进大大小小的社区、各类学校的家长课堂、各地企业的父母学堂,并为百万父母带去百场讲座,传播亲子沟通的好方法,分享成功的经验。
与动辄几千上万的学前班的费用相比,原价45元的这本书能够带给家长更多的是方法和理念的提升,让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孩子在幼小衔接的阶段,整个的生理、心理的变化,以及面对的周围环境的变化,提前做好能力的准备,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顺利度过这个关键阶段。
而且更好的消息是,在头条的#童书上头条#的活动中,这本书正在半价优惠,作为国内优秀的出版社之一@人民邮电出版社,书的内容和质量就不需要赘述,点击下方链接,不到一杯奶茶的钱,姐妹们就可以提前准备,轻松应对孩子1年多的幼小衔接阶段,让妈妈们都可以远离焦虑,帮孩子轻松升级小学霸。
践行百万的幼升小实用手册 ¥22.5 购买幼小衔接,你都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你又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评论区的提问讨论吧,让我们大家帮助大家。我是“孩子放学后”,真正拉开学霸孩子距离的是在孩子放学后,每天多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的路上少走坑。#怎样培养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孩子黄金阅读期是什么年龄最好##童书阅读季##童书推荐#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life/17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