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技巧

俎姓氏怎么读音(寿光最容易读错的17个村名)

中国的文字

一点一划会导致读音、语意大有区别

一不小心就字失一毫,地差千里

出了门念错字可就太丢人啦!

寿光最容易读错的17个村名,能读对一半就厉害了!

作为地道寿光人

小编自以为没有不知道的寿光各地的名称

但是看了这份名单之后

才发现简直是啪啪打脸啊

寿光最容易读错的17个村名,能读对一半就厉害了!

来来

看看你能读对几个

1北仉

得名原因:据张氏族谱考释,始祖张维忠,原籍今河北省枣强县人,元顺帝至正年间因避战乱,携母逃荒至寿光县仉家庄以北卜居此地立村,遂取名北仉庄。

2东青冢子

得名原因:明朝永乐年间,王氏由山西省江洞县迁此立村,时因居处西南有一古冢,按方位取名东青冢子。

3阇黎院

据范氏族谱考释,始祖范帮礼,于明洪武二年,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至寿邑城东北30里处肇基于斯,永乐三年在此村的东北角处兴建阇黎寺院,村由此而名阇黎院。

4后疃

据王氏族谱考释:始祖王宋闵,河南省彰德府人,逃荒流落山西省,明永乐年间,由洪洞县迁至寿光县河村,至三世祖王泳由南河村迁居此地。

据传,这时原有十几户人家,以打铁为业,故名铁匠庄子。后来,曾有官兵乘马过路并驻防于此,因武官住此很吉利,遂更名乘马疃。清嘉庆年间析为前后乘马疃迄今,简称后疃。

5西埠头

得名原因:据张氏族谱考释:先祖于明永乐十三年,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至此地定居,时因靠近一土埠,故村名称埠头。后因洪水冲散村庄,遂分三处立村,因位土埠前,故名前埠头,建国后按方位取名西埠头。

6堠子坡

得名原因:相传,张、王两姓于明初,迁居堠子坡。名子由来,因村处一土堡南坡,此堡名曰“堠子顶”,故名堠子坡。

7冀家

得名原因:相传,明末一个姓冀的人给高家官庄看桃园在此立业成村,以姓故名。

8北亓疃

得名原因:相传,宋朝以前亓氏首居此地立村,以姓故名。据孙氏族谱考释:北宋元佑年间,始祖孙有功由河北枣强县迁至山东寿光县北亓疃。

9褚庄

得名原因:相传,衬氏兄弟两人,从今河北省枣强县迁此立村,取名褚庄。据王氏族谱考:明洪武二年,先祖奉诏由山西省洪洞县迁至寿光县弥河东岸卜居褚庄。

10河东隅

得名时间:明永乐年间。得名原因:据王氏碑载考:明永乐年间,王氏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东依北亓疃定居,始属北亓疃村。

备注:至民国初期独自立村,因在弥河东南岸,故名河东隅。

11后朴里

得名时间:明朝末年。得名原:明朝末年,坡里大财主李资源在村后立一庄园,取名后坡里,因坡,朴二字谐音,后演称后朴里。

12庵头

得名时间:明嘉靖年间。得名原因:据传,明嘉靖年间,姜氏三户从傅家庄迁居姑子庵以南200米处立村,故村名庵头。

13俎家庄

得名时间:明嘉靖四十三年。得名原因:据俎氏族谱考释:明嘉靖四十三年,始祖俎銮与韩与夫妻二人,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立村,以姓氏故名俎家庄。

14卜家

得名时间:明嘉靖年间 。得名原因:据卜氏族谱考释:明嘉靖年间,卜林,卜树兄弟二人由蒲台县城里迁此立村,以姓氏故名。

15堤里

得名原因:据碑文考,始祖孙文素原籍京师真定府枣强县人,因避战乱移居山西。明洪武年间,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至寿光城南弥河西侧在此立村,时因居河坝以里,故名堤里孙。即简称堤里。

16北蔺家庄

得名原因:据传,蔺氏始祖原籍河北省枣强县人,明朝洪武年间迁此立村,以姓氏故名蔺家庄。后为与今化龙镇蔺家庄有别,故称北蔺家庄。

17大坨

得名时间:明朝正统二年。得名原因:据郑氏族谱考释,明朝正统二年,始祖郑澄率众由河北省枣强县向山东迁移途中病逝。其子忠、孝、侄子建、迁至青州府寿邑城西北彭家道口村。后郑忠东迁弥水之阴处立垒村,郑建徙居石村,郑孝东移今址立村

备注:因此原为魏陀寺遗址,故取陀字命名大坨,后陀字演变为坨。

你老家的名字难写吗?

名字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有没有经常被读错?

文章来源:寿光电视台新媒体中心编辑整理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life/173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