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技巧

吃啥拉啥是怎么回事(一紧张就拉肚子)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你兴致勃勃的约朋友火锅烤肉的时候,吃的正开心时,突然感觉到肚子翻江倒海,不由得心想,为什么每次想美餐一顿,肚子总是不争气?当你信心满满参加比赛,突然腹痛难忍,此刻你肯定很郁闷,为什么每次肚子都不听话,关键时刻总闹腾?当你出现经常拉肚子,排便习惯改变时,上网一查,“肠癌”,吓得大惊失色,感慨命运不公。

其实,你有可能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特点是在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便秘和腹泻可交替出现,但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异常。

易感人群有哪些?

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在20~6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有家族聚集倾向,常与其他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对于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来说,虽然存在肠道症状,但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常常不重视。只有25%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到医院就诊。

“肠易激”有哪些类型?按照大便的性状,临床上将IBS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四种类型,我国以腹泻型多见。

一紧张就拉肚子?你可能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有哪些?

I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内脏高敏感性

通俗的讲,就是有些人胃肠道比较“娇气”,肠管蠕动稍有异常就容易引起不适症状。比如有的人吃了某种食品后马上觉得肚子疼,咕咕叫,急急如厕,这些人的肠管就比较“娇气”,是高敏感性;而有的人吃了则没事,肠管敏感性低。内脏高敏感的发生机制复杂,刺激发生时,IBS患者的内脏和躯体感觉阈值较正常人群显著下降,更易引起痛觉的唤醒。

2. 肠道动力异常

正常情况下,肠管是沿着一个方向有节律地蠕动。如果肠管蠕动太慢或不蠕动,肠管内就会胀气,患者就会腹胀难受甚至便秘;如果一段肠管痉挛,患者则会感到腹痛或腹部不适;如果是肠管蠕动太快,患者就会表现为肚子咕咕叫,排气和排便次数曾多。

3. 肠道感染

急性肠道感染是一种容易与腹泻型IBS混淆的疾病。急性肠道感染的患者发生IBS的概率明显增高。因此,肠道急性感染被认为是诱发IBS的危险因素之一,主要与免疫功能激活、肠道黏膜炎症反应、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等因素有关。

4. 肠道菌落紊乱

研究发现,73%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小肠中细菌不正常的过度繁殖;84%的IBS患者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健康对照组高出26倍。

5. 食物敏感性

研究表明2/3的IBS患者对至少一种食物过敏。许多IBS患者在食用不含过敏原食物后,症状获得了显著改善。最常见的过敏原是乳制品(44%)。

6. 遗传因素

IBS患者有家族聚集性,说明该病有遗传倾向。如果你的家人对食物过敏或者不耐受,那么你吃了这些食物后,很可能会引起一些与家人相同的症状。

7. 精神心理因素

IBS患者常伴抑郁、焦虑等表现,如果心理处于应激状态,会导致病情发作或者症状加重,反之则症状减轻或好转。

综上,IBS的真正病因取决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IBS不是由简单诱因导致的简单疾病。它是一种综合征——由许多可能因素导致的一系列指征和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目前,由于临床表现个体化差异大,所以对症治疗是主要的方式,包括饮食调节、使用止泻药、导泻药、抗痉挛药等;难治性 IBS 症状可以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抗生素、抑郁药物等。

怎样判断肠道是否健康

2022-01-20 18:51·西安市第九医院消化科

肠道是身体上最大的免疫系统,但工作压力过大以及不规律的生活,会引起胃肠疾病,那咱们如何看出自己肠道是否健康呢?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1、排粪便的次数

正常情况下,每天能拉1~2次粪便,两天以上才排便,被称为便秘;一天排便4~5次,被称为腹泻。当体内太多粪便堆积时会使得身体二次吸收,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也会产生各种毒素,毒素跟随着血液循环,降低抵抗力和免疫力。一旦出现排便异常需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做检查。

2、排便形状

通过粪便形状可判断出肠道是否健康,正常情况下粪便是不硬不稀的,粪便中含有的水分决定粪便形状和硬度,健康下排出了大便呈现香蕉状,其中含有70%水分。大便时排出大便呈现坚硬状或圆滚状,腹泻排出大便呈现泥状、水状或半膏状,平时注意要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粮,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来改善肠道紊乱问题。

3、粪便重量

正常情况下,女性每天排200克粪便,男性排300克。若吃太多青菜、五谷杂粮以及麦麸等会让身体无法吸收食物纤维,排除肠道中停留粪便,导致排便量增多。也有很多人喜欢吃精细食物,吃的越精细,排便量越少,注意要饮食搭配。

4、粪便色泽

正常情况下粪便是黄褐色的,黄褐色是胆汁颜色,说明消化系统良好。若呈现暗褐色或红褐色,说明粪便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摄入太多高脂肪食物。若发现粪便呈现紫色或黑色,提示小肠出血的可能性,要及时就医观察。

5、粪便气味

正常情况下粪便没有明显臭味,若发出恶臭气味,说明粪便中吲哚粪臭素等有害物质比较多,是因为蛋白质被细菌分解所形成的。腹泻时大便出现刺鼻酸味,说明肠内有异常发酵。腹泻便出现烧焦味,说明小肠机能降低,已经出现消化不良。腹泻便水泥状且带有鱼肉的腐臭味,说明消化系统有出血的可能。

6、粪便浮力

肠道健康情况下,粪便排出后能浮在水面上,然后慢慢地沉入水中。因为健康粪便吸收大量植物纤维,落水后产生气体有浮力作用,细胞挥发后才慢慢下沉。如果大量吃肉的话,粪便中含有很多动物蛋白,进水后会直接会下沉。

温馨提示

可以多观察一下粪便,看看粪便是否达标。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避免吃油炸、生冷、油腻及辛辣食物,不能暴饮暴食,同时祝大家都有一个好消化系统,好身体。

作者:张婕#清风计划##头条健康情报局##健康科普大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life/172455.html